|
【理性思路●剛性管理●柔性服務●和諧激勵】
益陽市第一職業中專學校前身為私立豫章小學,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
自明清以來,大批江西人來到益陽,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旅益江西人成立了江西同鄉會,并集資購地修建了江西會館。到清末民初,為滿足江西子弟求學需要,江西會館開始開設臨時性的初小班。1927年由江西同鄉會賢達彭危安首倡,經同仁公議募集善款將江西會館之萬壽宮改建為豫章小學,首任校長為周渭蒼。1945年抗戰勝利后,江西同鄉會與當時益陽縣政府協商,由縣政府出面并資助在豫章小學的基礎上興建豫章中學。經一年努力學校建成開學,學校董事長為唐煥章,校長李維新。
豫章中學1946年下學期招收初中新生兩個班,師生約120人。1949年下學期為6個班,學生近300人。益陽解放時,在學校地下黨和民盟成員彭爽齋、王昊、吳伏生、張晶豹等人發動下組成師生宣傳隊上街宣傳迎解,教唱革命歌曲,為新政權的建立和新時代的來臨鼓與呼。當時豫章中學師生宣傳隊成為益陽街頭萬人矚目的亮點,受到軍管會和社會各界的贊譽。1950年上學期邱明軒被公推出任副校長,下學期原校長李維新去職,邱明軒以副校長主持工作。1952年、1953年新政府擴建了校舍,至1953年下學期辦學規模已擴充到11個班。1955年、1956年又擴建了校舍,到1956年下學期豫章中學收歸公辦,更名為益陽市四中,邱明軒任命為校長,至此辦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1957年上學期張合盛調入任副校長,下學期原校長邱明軒去職,由張合盛任校長。1958年建立中共益陽市四中黨支部,首任黨支部書記為黃克昌。隨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1958年下學期增設高中班,首屆高一班班主任為王益才,高二班班主任為程翔。到1960年下學期學校初高中已有19個班,在校學生965人。此后我校辦學規模一直保持在20個班左右。1962年下學期在當時“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指導下,學校高中班并入益陽市二中,至“文革”后才恢復。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生停課“鬧革命”,學校領導被造反派打成“走資派”而靠邊站,大批教師被打成“牛鬼蛇神”而遭批斗,受迫害,全校陷于混亂狀態。1967年學校更名為益陽市紅衛兵學校。1968年益陽市機械廠工人宣傳隊進駐學校,學校又更名為益陽市機械廠紅衛兵學校。學校成立了以工宣隊員為主的革命領導小組,其中校方人員有閔端乾、徐達生,肖岳云。1969年學校在動亂中恢復高中招生,此時高中5個班,初中5個班,學生共計494人。1972年學?!皬驼n鬧革命”工宣隊撤出,恢復益陽市四中校名,大批受迫害教師獲得解放,重返講臺。但教學仍受當時形勢影響,語文以學習毛主席語錄、著作為主,數學,英語教以最簡單內容。物理講“三機一泵”,化學講農藥化肥。1973年學?;謴忘h支部,鄧晏秋任支部書記,成員有黃克昌、文敏波、徐達生。1974年5月原靠邊校長張合盛復出任學校革命委員會主任,至此學校工作逐漸恢復正常。
1976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教育受到重視,學校辦學規模得以發展,至1976年秋季學校高中有12個班,學生561人;初中2個班,學生103人。1983年全國中等教育結構改革,時任校長徐珊蘭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指導、支持下大膽創新,開始試辦“工藝美術”,“幼師”兩個職高班。首屆工美專業高94班班主任為謝詠如;幼師專業高95班班主任為王月明。1984年益陽市人民政府決定將益陽市四中更名為益陽市第一職業中學。1985年下學期學校最后兩個普高班高96班、高97班在班主任彭嵐華、王小洪帶領下分別并入市六中與市三中。至1986年上期末學校本部普高班學生全部畢業,學校正式結束普高招生,躋身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行列。此時學校已有工藝美術、幼師、財會、服裝、家電五個專業,共計12個班,學生582人。1984年學校停止初中班招生,至1986年最后4個初中班畢業,學校徹底完成結構轉變,成為一所純粹中等職業學校。1986年學校由城區橋北整體搬遷至城郊馬良村,同年首屆職高班學生畢業,學生實現100%對口就業,其中通過對口升學考入大專院校者16人。此后我校歷屆畢業班參加高職類對口升學考試均有良好成績,其中專業佼佼者或事業成功人士不乏其人。1987年我校辦學規模,辦學條件,辦學質量進一步得以提升,下學期我校各專業共有2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數925人。此后學校于1990年被湖南省教委授予“合格中等職業技術學?!睒s譽稱號,1991年被國家教委認定為“省級重點職業高級中學”,同期又被國家教委、國家計委、國家人事部、國家財政部、國家計劃委員會等五部委授予“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榮譽稱號,至此學校發展進入第一個黃金時代。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職業教育社會力量辦學,個體辦學高速發展,而本地生源有限,為了爭奪生源,非公職校采用高額回扣方式招生,為此學校處境日益艱困,在校生數量逐年遞減。為走出困境資陽區政府于1999年引入臺資辦學,2000年上學期學校由臺商接辦,更名為“益陽市臺陽技藝中?!?,然而面對高額回扣的招生亂象,臺商亦速手無策,2000年下學期因招生不足,“臺陽技藝中?!毙嫫飘a,學?;謴鸵骊柺械谝宦殬I中專學校稱謂,至此學校進入發展艱困時期。2005年資陽區教育局副局長陽勁松兼任學校校長,陽勁松赴任后著手整合區內職教資源,將區內非公職業類辦學單位納入我校實行聯辦,一時我校名下非公體制辦學單位多達10個,呈現“一樹十花”的奇特現象。2006年資陽區政府在招商引資中將地處馬良村的益陽市第一職業中專學校整體出讓給浙江麗水三農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由該公司對校區進行商業開發以擴建馬良商貿城并另辟校址辦學。至此學校由浙江麗水三農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接管,后由其在益陽注冊的益陽三農房地產開發公司直接管理。2008年浙江麗水三農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資金鏈斷裂后,經過股權轉讓益陽本土企業家成為益陽三農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股東和辦學主體。2009年8月學校整體搬遷至迎風橋鎮黃花侖村,學校仍處于聯合辦學狀況,原馬良校址由益陽三農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實行房地產開發。
2009年11月,資陽區教育局調市三中副校長蕭敏擔任益陽市第一職業中專學校校長、書記。逐步取消聯合辦學,并開始著手將學校重新收歸公辦。2011年3月學校與各非公培訓機構聯合辦學宣告結束,正式重新成為政府主辦的全區唯一的公辦職業學校。2012年10月,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將一職中馬良家屬區納入幸福里小區整體開發,解決了原馬良校區教職工住房置換問題,免除了這些教職工生活、工作的后顧之憂。此后學校在蕭敏同志帶領下依據市場需求,實行校企合作,重新開設職場強勢專業,實現訂單式培養與輸出;加大招生力度,擴大辦學規模,在校學生數大幅度遞增。大力投入資金建成綜合實訓樓并添置各專業實訓設施設備,使我校專業教學實訓水平邁上前所未有臺階。同時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綠化亮化美化校園環境,成功申報省級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至此學校已發展成一所辦學條件一流,教學設施齊備,師資力量雄厚,管理措施得力,環境優雅別致的中等職業學校。
|